|
|
|
|
|
|
|
|
最新提示:
   热点文章
首页 > 学术交流 > 正文
王建华老师“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与民生研究” 国家社科
时间:2014-04-21 08:38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        4月19日下午3时,在我校南校区图书馆四楼文学阅览室针对王建华老师的“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与民生研究”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讨会。会议邀请了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杨霞博士,山西师范大学的学报主编常颖萍教授,山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任郝平教授,山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教授四位校外专家。校内有武院长、科研处张桂萍、以及各学科骨干。
        王建华老师的报告内容分为三大部分,第一部分是研究原型,第二部分是研究,第三部分是关于研究成果,准备进行论证。报告中,王老师对论文的选题意义和背景、论文完成的进展情况、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讲解。
        针对王老师的报告,四位专家先后都给予了肯定,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宝贵意见。郝平教授建议把自然的概念缩小,变成农业灾害,将自然灾害的概念缩小,课题完成的可能性比较大,当然,三个大的面上的问题,第一个要处理好概念的问题,你这里头列了好多:民生、自然灾害、自然灾害观、自然生态系统、物候异常、生产生活、心态、农业推广,你这个物候里的概念非常多,但是你一定要把每个概念做个鉴定,如果这个概念使我们通用的,那可以做解释,如果要限定,则要做一个概念的鉴定,所以要处理好概念的关系。第二个问题是章节的关系要有一个逻辑关系,第二个处理好资料问题,你这个资料非常复杂,非常多,如何取舍。另外就是要抓住在还有民生这个主体,是把这个主体落在灾害还是民生,还是灾害与民生并重,这个课题的结构是灾害与民生,但是,民生只有第四章有,那么后面的措施、心态、心灵救赎,这也可以放在民生里,但是民生的概念,我看你课题论证时讲了三个方面,一个是生活,一个是生产,一个是心态,你后来又加了一个社会,当然,社会和心态不是在一个方面,社会完全可以把这个包含进去,所以说,主体不太明确。
        常教授从逻辑上指出,之所以这个课题可以申报成功在于:第一自然灾害是一种客观存在;第二,它的独特之处是将灾害和民生联系在一起,所以这个设计到我们现在,我们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研究,而是通过历史研究对我们现在能有什么意义,这可能也是这个课题能批下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;第三就是自然灾害与生态的保护问题,实际上呢,近几年来,我们无限的向大自然区域掠夺,然后在造成了生态的一系列失衡,造成了民生的一些困境,所以这个课题更有它的意义,第四就是自然灾害与防治,这个课题的章节里面都列出来了,有了灾害防治,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当代县政府能够提供一个什么样的借鉴意义,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        其他两位专家和校内学者也各自从概念界定、体系与逻辑,方法论以及校内专家,给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建议与方法。


(责任编辑:admin)